第1726章 形势逼人-《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一辆摩托车几百个配套生产厂,东莞这里配套厂的数量还需要大规模的增加。

    只有这里的配套厂能达到上百家,产能才会上去。

    张春雷现在俨然成了发动机车间的骨干,张石阡现在对儿子能兢兢业业的工作,深感欣慰。

    张石阡陪着万峰从车间出来一边走一边聊。

    “冬天的时候,南湾厂就要安排90CC摩托的生产线了,明天春天正式开始投产,你这边大概要稍晚一些,争取明年五一生产怎么样?”

    陈道现在正在和技术人员设计90CC发动机的生产线和整车的组装线,预计年底就能铺设一条。

    90CC的样车也是经过了近一年的各种测试了,取得生产合格证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因此明年三月下线不是没有可能。

    “这么急呀?现在这AX100不是卖的挺好的吗?”

    “别老看着眼前的利益,我告诉你,明年除了90CC的太子式和普通式摩托车要上市,还有踏板式明年底也有可能问世。”

    南方明年就要引进90CC摩托的生产线了,南湾集团当然不能落后。

    张石阡有些吃惊:“这么多品种呀?”

    “当初建厂的时候我告诉你建那么多车间,你说用不了,现在该算算够不够用了吧?”

    张石阡点头。

    幸亏当初预留了一栋非常大的车间,否则生产线还真没地方放。

    “所以!你这边的配套跟进的速度太慢了。”

    “马上就好了,市里现在看到了摩托车的巨大市场潜力,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的优惠政策,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跃跃欲试了,估计年底会有几十家配套厂上马。”

    这算是个利好的消息,只要政府支持,规模很快就会起来。

    “那更好,但是质量必须要把严,这是产品的生命,不能有一点马虎。”

    “这个我知道!你放心!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